MaoDun Stdioes
 首页  动态报道

周扬:正确评价一位当代的伟大作家丨纪念茅盾诞辰专题

发布时间:2023-07-04  发布人:


7月4日-茅盾诞辰纪念日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中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后成为他最主要的笔名。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1916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1月,茅盾开始主持《小说月报》的《小说新潮》栏,后接编并改革《小说月报》,使其成为新文学阵营的重要阵地之一。1921年7月,茅盾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茅盾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创作《幻灭》、《动摇》、《追求》等作品。1930年,茅盾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期间创作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抗战时期,茅盾辗转活动于香港、广州、武汉、新疆、延安、重庆等地,在创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作品外,还参与编辑或主编《救亡日报》、《文艺阵地》、《烽火》等文艺刊物。1949年建国之后,茅盾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部长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同时担任《人民文学》主编。


茅盾的小说创作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他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五四”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内现代中国社会及其变化、各个阶层的生活动向及彼此间的冲突,都在茅盾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艺术反映。可以说,茅盾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


今天是茅盾的诞辰日,中国茅盾研究会推送周扬在全国首届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正确评价一位当代的伟大作家》,是为纪念。


正确评价一位当代的伟大作家


文/周扬



同志们知道我身体有病,答应了不让我讲话,今天来主要是看望一些老朋友,也结识一些新同志。本来是座谈会,大家坐在一起,可以比较随便地交谈,我很高兴。但现在又把座位移到主席台来,就使我有点紧张了,不知道该谈些什么。


孔罗荪同志还是让我讲一讲,我没有准备,确实不知从何说起。今天在座的。有许多同志是茅盾同志的生前友好,他们讲,可能更亲切、更生动。当然,我也是茅盾同志生前友好中的一个,早在三十年代,就在“左联”同他共过事,时间也不短。以后在文化部的时候,我们毗邻而居,朝夕与共,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有一种特别深的感情。茅盾同志逝世前夕,他要求入党的信,就是由韦韬同志交给我呈报党中央的。我的感情也促使我讲几句话。


举行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我很赞成,通过学会的形式,对一位当代伟大作家进行科学研究,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尽管现在学会显得太多了一些,有些滥,但学会多也是一种好现象,有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利于发扬学术民主,活跃独立思考和自由探讨的空气。


学会要开展学术研究。什么是学术研究呢?学术研究就是科学研究。学术的成果,主要不决定于这种活动的频繁,而决定于它所达到的水平。水平不是一天可以提高的,但是经过学会这种自由研究,水平将会逐渐地高起来,很多新的力量会成长起来。还会有一天,后来的人认为我们研究的东西有许多是落后了,甚至是幼稚的。我希望在座的同志们能赶超前人。取得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新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后来的人总是应该超过前人的。

就茅盾研究来说,固然巳经取得了很多成绩,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应该说,对于茅盾在文学事业上多方面的成就,至今也还没有作出全面的、深刻的评价。茅盾同志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他不像郭沫若同志,既是诗人,文学家,又是历史学者,古文字学家, 而且在许多方面都是开创者;但在文学事业上,茅盾同志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一位开拓者,一位光辉的先驱。对他多方面的卓越贡献,我们还没有作出全面的估价。我不讲别的,仅就茅盾同志作为一个文艺评论家,或者作为一个文艺编辑,他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刚才孔罗荪同志讲过茅盾同志改革《小说月报》,这是一个很大的革命行动,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在同鸳鸯蝴蝶派的斗争中夺过一个重要的阵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以后,在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里,茅盾同志一直致力于文艺评论工作,批判鸳鸯蝴蝶派,批判封建复古的“学衡派”;热情倡导和扶植新文学创作。他是“五四”以来第一个卓有成绩的文艺评论家。


一九二七年茅盾开始小说创作,写了《蚀》直到《子夜》那样的巨著,为中国新文学树立了丰碑。同时他仍然没有放弃文艺评论工作,最近我又重新阅读了茅盾写的几篇作家论,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写的《鲁迅论》、《王鲁彦论》、《徐志摩论》等,都写 得很好,我觉得至今也可以作为我们文艺批评的典范之一。在那个时候,我们许多年轻的左翼作家都难免有些教条主义,而茅盾同志卓然不群,能够写岀这种髙人一等的文章,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把作家作品放在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做综合考察,又进行细致的艺术分析,他确实是比许多人高明的。因为 他既参加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实践,又富有新旧中外深厚的文学修养,写出的文章自然不同凡响。我认识这一点也是较晚的。在“左联”时期,特别是开国后在文化部共事时期,我可以跟他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我也错过了许多学习的机会。茅盾同志不仅是一位很杰出的作家,作为一个评论家,也是杰出的,也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解放后他因公务繁忙,没有继续从事创作,主要是写些评论,他的评论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他热心培养青年作家,我记得茹志鹃同志的《百合花》就是因为得到他的赏识而蜚声文坛的。作为一个评论家,一个老编辑,茅盾对文学事业的贡献是倾注了全部心血的。有谁有茅盾同志这样巨大的丰富经 验?很少嘛!作为老编辑,当然还有叶圣陶同志,他也是至今为人们所不能忘记的老人,他起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所以,今天我在这里要特别提一提,茅盾同志在这方面的贡献也是巨大的,过去估价得还不够,还应该给予充分评价,使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者,文学工作者有所效法。


关于茅盾同志在整个新文学史上,作为一个重要流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他的功劳和贡献,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自己讲的话也许带点自我批评的性质,说他一度也受过自然主义的影响。但事实上,他始终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现实主义里面是不是有自然主义的因素,这是另外的问题。但整个地说,他是革命的现实主义者。茅盾同志一生作为革命的现实主义者,将永垂史册。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有个想法,或许不对。现实主义里面,或多或少都有些自然主义的因素;作为它的对立流派,在浪漫主义里面,也难免有“为艺术而艺术”的甚至某些颓废的东西。这两个流派,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后来毛泽东同志提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我自己认为这种提法还是有道理的。从历史上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总是有矛盾,又能结合在一起,这个问题涉及到文学艺术史的问题了。在新文学的历史上,革命文学也是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里面脱胎出来的。革命文学一些最早的作家,开始不是现实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而且常常一个人又是现实主义又是浪漫主义。对于这些问题,学会可以开展自由讨论。既然叫茅盾研究学会,就应该尽量地使茅盾的面貌,不是被歪曲而是真实的再现,让大家知道。


另外,像茅盾同志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贡献,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进一步认识。刚才我说过,我和茅盾同志一起工作的时间很长,也有过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但我后来深深地感到,对他的认识和尊重是不够的。不但对鲁迅的认识和尊重不够,对茅盾的认识和尊重也是不够的。尽管经常在一起,我也没能很深地认识他,甚至一直到他去世的时候,我也不能说完全认识了他。所以认识一个人,特别是认识一个伟大的作家,或一个有特殊贡献的作家,并不是那么容易。他不是一下子就可以为大家所了解,或者不是能为大家所完全了解的,这需要时间。过去我们常议论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讲世界观和创作方法有矛盾,但有时教条主义地去了解。实际上,每一个大作家身上都有些矛盾,所以茅盾同志的笔名叫茅盾”,这名字他不是没有理由胡乱取的。他并不讳言自己有矛盾,他的文章,我过去看得不很多,最近又看了一些,他的许多文章都有自我批评。茅盾同志,是一位比较深沉的作家,不那么外露,我觉得这个表现与内容是一致的。他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不随便发言,不轻易表示意见,这是他的优点。茅盾同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一想,不轻易表态,他性格里面这样一种特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茅盾同志是在中国大革命激流中产生的作家,他在这一点上当然和鲁迅不一样,他直接参加了大革命运动,首先,要弄清楚他是怎样反映这一大革命的真实过程,反映了哪些重要的方面,作品中所流露的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怎样妨碍了这种真实的反映。所以,研究这样一个作家,探索他是怎样出现的,经历了什么道路,有些什么经验,什么教训,对于我们很重要,我们大家都可以从中学习很多东西。茅盾同志参加革命,比我们谁都早,他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茅盾,对我们来说更感到亲切,更有意义。自然,这中间也有曲折,一直到他逝世的时候,才提出要重新入党。本来他是个老共产党员,所以党中央很英明,承认他的全部党籍。开始我也没想到中央这样决定,我觉得这个决定很得人心,不但对许多老作家是一种鼓励,对于整个文艺界、对于整个人民也是很大的鼓励。


现在,茅盾同志已经逝世两年了。对他做出科学的评价,完全有条件了。因为对当代人物,不管是哪个方面的,做出评价就比较麻烦。第一,一时看不清楚;“盖棺论定”,有时盖棺也不能论定。第二,有些问题因为是同时代的人,不便或不宜于公开评论。而对于一个作家,经过长期的考验,经过千千万万人的检 验,经过研究做出评价,我想总是比较容易,比较有条件的。而作出这种评价,正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文学史应该怎样评价鲁迅、郭沫若、茅盾,在这方面我应该做出自己的页献,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出这种贡献。我自己可能做不出什么贡献了,但我愿意为做出这种贡献作出自己的努力,就是使学术空气活跃起来,使学会的组织不是徒有其名。现在学会多,耀邦同志也提过意见,有的学会徒有其名,这当然是不好的。我们的学会,应该是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组织,不要务名,而是务实。


本文是作者1983年3月27日在全国首届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原载《文艺报》1983年第7期。

选自《周扬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参考资料: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周扬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版权所有:中国茅盾研究会 京ICP备12009228号-2

电子邮箱:maoyanhui2011@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