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连祥
发布时间:2019-12-20 发布人:
余连祥,1962年5月出生于浙江桐乡,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文系毕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湖州师范学院科技处副处长、教授。
主持完成省社科规划课题两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课题各1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0多篇。专著《丰子恺的审美世界》,获2006年度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进步奖。
1980.9~1984.7 杭州大学中文系读本科。
1987.9~1990.6 杭州大学中文系攻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
2003.9~2004.6 北京鲁迅博物馆高级访问学者,导师孙郁。
主持课题:
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3年度课题《丰子恺的审美世界》(NX03WX19)。
中标撰写省社科院重大招标课题《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茅盾传》,专著出版后被确认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WRW07055)。
主持教育部2009年度课题《现代江南市镇文学的地域文化阐释》。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课题《地域文化视阀中的现代江南小城镇文学研究》。
代表论著:
《丰子恺的审美世界》(专著),学林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2006年2月第2次印刷。
《逃墨馆主――茅盾传》(专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乌程霜稻袭人香――湖州稻作文化研究》(专著,彩印),杭州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鲁迅画传》(专著,彩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
《中国丝绸文化》(陈永昊、余连祥、张传峰合著),浙江摄影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茅盾与浙江》(5人合著,排名第三),海南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稍叶――吴组缃先生不了解的一种蚕乡习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4期。
《绝缘·苦闷·情趣一――丰子恺美学思想的特征》,《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丰子恺:中国“感想漫画”的开拓者》,《艺术百家》2006年第2期。
《鲁迅·丰子恺·〈苦闷的象征〉》,《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4“论点摘要”)。
《湖州竹文化》,《文艺争鸣》2005年第4期。
《历史语境中的周作人与丰子恺》,《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4期。
《围城内外的困惑――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离婚者形象》,《浙江学刊》2000年第3期。
《“吃人”意象的象征意义――鲁迅〈狂人日记〉新解》,《浙江学刊》2001年第5期。
《中国古代墨竹画论中的几个基本范畴》,《艺术广角》2002年第6期。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香港文学》2002年第12期。
《茅盾小说与吴越文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研究》1993年第1期。
《鲁迅小说的抒情特征》,《鲁迅研究》第13辑。
奖项:
《中国丝绸文化》,获浙江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二等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
《茅盾与浙江》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
《丰子恺的审美世界》获2006年度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