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铭
叶子铭教授,曾任中国茅盾研究会第四届、第五届会长。
1935年1月7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一个家道中落的大家庭里。1957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到苏州医学院任院刊编辑。翌年2月考取南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生,师从陈中凡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研究。1959年3月因工作需要提前肄业留系任教至,曾先后从事过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1959年8月以大学毕业论文为基础修改扩充而成的专著《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公开出版后,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较早脱颖而出。1984年晋升为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曾任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所所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中文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四届文史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等职。主要论著有《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茅盾漫评》、《梦回星移》、《叶子铭文学论文集》、《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2卷(主编);参与以群主编的全国高校文科统编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初版本的编写与协助主编统稿和主持文革后该教材修订本的组织修订与全书的统稿工作;在《茅盾全集》编委会的领导下,以编委兼《茅盾全集》编辑室主任的身份具体主持40卷本《茅盾全集》的编辑、校注及组织工作等。编选与校注的著作有《茅盾的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以群文艺论文集》、《茅盾自传》、《沈雁冰译文集》(上、下)等。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里,在研究生的培养、南大中文系的学科建设以及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学位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2005年10月28日逝世于南京,享年70岁。
叶子铭教授主要获奖教学、科研成果
·以群主编,叶子铭主持文革后修订工作及负责全书的统稿文学的基本原理 (修订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06第三版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8年
·茅盾漫评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3.06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85年并被百花文艺出版社评为1983年度好书
·获江苏省教委颁发的"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证书及奖金
·获江苏省高教系统首届"红杉树"园丁奖金奖 1996.09
·获南京大学九七年奖教金一等奖 1997
叶子铭教授正式出版的专著、教材及编著
·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初版本) (专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59.08 印行3.4万册,1963.01重印5千册
·以群主编叶子铭编写绪论、第一、第六章与协助主编统稿文学的基本原理 (高校文科教材,初版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3-1964
·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修订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78.10 印行10万册
·以群主编因主编故世由叶子铭主持组织、修订工作和负责全书统稿文学的基本原理(修订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79年7,9月分上,下册出版16万册, 1980.12后合为一册又修订二次先后印行20余次200多万册
·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九院校本,参加发起,组织与编写)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9.08
·茅盾论创作(编著,茅盾作序)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05
·茅盾文艺杂论集(上,下集,编著,茅盾作序)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06
·以群文艺论文集(编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3.09
·茅盾漫评(论文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3.06
·梦回星移--茅盾晚年生活见闻(专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04
·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二卷,专著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10
·茅盾·社会小说(巴金任名誉主编的《中国现代名作家名著珍藏本》之一)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07
·叶子铭文学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09
·茅盾自传(《名人自传丛书》之一)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07
·《茅盾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叶子铭任编委兼《茅盾全集》编辑室主任,校注定稿组组长,实际主持组织领导,分类编辑及校注稿审定工作等.茅盾全集(国家重点项目)第1-1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1989
·《茅盾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叶子铭与丁帆合作负责中外文论16卷的分类编辑, 审定各卷目录,提供校注者使用, 未署名, 茅盾全集第18-2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1991,1993,1996年(叶子铭负责第20卷校注定稿)
·《茅盾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叶子铭校注定稿茅盾全集第34,35卷(回忆录一,二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叶子铭教授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
·从《蚀》到《虹》--论茅盾自大革命到左联前夕的创作南京大学《教学与研究汇刊》 No.2 1958.05
·点滴体会南京日报 1959.10.12
·略论茅盾的创作道路人民中国(外文版:英,俄,日,法等语种) 1959
·茅盾在左联时期的文学活动收入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论左联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书中江苏文艺出版社 1960.03
·把古典文学的研究工作推向新的阶段雨花 No.7 1960.07
·必须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江海学刊 No.6 1960
· (署名南草) 请补充一些论据雨花 No.12 1960.12
·吴新雷《荆钗记》南戏演变初探--兼与傅惜华、赵景深两先生商榷文汇报 1961.11.29
·谈谈茅盾散文的象征性问题雨花 No.8 1962.08
·谈《子夜》的结构艺术江海学刊 No.11 1962.11
·英雄的传记,奴隶的赞歌雨花 No.11 1963.11
·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加强当代革命文学的研究南京大学学报 1964.06
·发扬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文艺创作问题随感南京大学学报 No. 1 1975.01
·从第二个胃说起--谈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南京文艺 No.4 1978 .04
·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画卷--重读茅盾的《子夜》光明日报 1978 .04.15
·关于五四以来三十年现代文学的基本估价问题文艺论丛第3辑 1978 .05
·评《林家铺子》文学评论 No.3 1978.06
·茅盾和他的《子夜》收入扬州师院南通分院中文系编《现代作家与作品》 1978.08
·延安礼赞--谈茅盾散文《风景谈》语文学习 No.2 1979.02
·易水从五四以后文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想到的文艺报 No.5 1979. 05
·漫谈茅盾创作活动的几个特点钟山第3辑 1979.09
·谈谈茅盾的《春蚕》语文学习通讯 1980.01
·读《蚀》新版随感名作欣赏 No.1 1980.02
·《春蚕》小议--关于题材来源与艺术构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1 辑(创刊号) 1980.04
·从茅盾译介外国文学谈起—《茅盾书话》之一书林 No.5 1980.10
·六十年文学实践经验的结晶文艺报 No.11 1980.11
·一本介绍欧洲文学名著的好书—《茅盾书话》之二书林 No.6 1980.12
·我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三部曲—《茅盾书话》之三书林 No.1 1981.02
·关于茅盾生平的若干问题文学评论丛刊第8辑 1981.03
·《茅盾文艺杂论集》编后记上海文学 No.2 1981.04
·深深的怀念--悼念沈老中国青年报 1981.04.09
·缅怀·追忆·建议文艺报 No.9 1981.05.07 (此文后收入全国性悼念茅盾文集《忆茅公》一书,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2.12)
·茅盾的第一个短篇集--《野蔷薇》—《茅盾书话》之四书林 No.3 1981.06
·写在沈老三封信的后面雨花 No.7 1981.07
·一九八零年出版的茅盾作品和茅盾研究论著述评(与恰士合写)论丛 No.6 1981.11 (此文后收入《1981年中国文艺年鉴》,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2.09)
·茅盾短篇小说逸话—《茅盾书话》之五书林 No.6 1981.12
·关于发表茅盾同志二十四封信的几点说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4 辑 1982.03
·四十年代茅盾的文艺评论江海学刊 No.2 1982.03
·大战斗都为着同一的目标--论鲁迅与茅盾的友谊鲁迅研究第6辑 19 82.06
·什么是文艺流派中国青年报 1982.07.25 (此文后收入《文学百题》,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02)
·美国书店一瞥文艺新书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08
·谈四十年代茅盾的行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