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高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
9月17日,“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高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启夏苑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茅盾研究会主办,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文学院共同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各地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17日上午,“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高端论坛开幕。论坛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李继凯教授主持。李继凯指出,此次“鲁郭茅”高端论坛是一次兼容文化磨合与创新的学术盛宴,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此次学术论坛中产生更多的共鸣与争鸣。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赵京华教授、中国郭沫若研究会执行会长蔡震研究员、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教授一致认为此次论坛首次将鲁迅研究、郭沫若研究和茅盾研究三个学术领域并置于同一场域,是学术会议形式上很好的创新,同时也为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平台。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先生从鲁迅精神谈起,谈到“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是历史学科话题、经典话题,也是当代的话题。最后,我校文学院副院长李跃力致辞,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能一如既往地对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给予帮助与支持。
论坛主题发言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魏建教授主持,上海戏剧学院杨扬教授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恩和教授以《从“鲁郭茅”的提法谈现代文学研究的文学观与历史观》为题作了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梦阳教授以《从“神”到“人”——“中国‘鲁迅接受’的再次翻转”》对鲁迅接受研究做了进一步阐释;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泉根教授,旅美作家卢新华先生,中国郭沫若研究会执行会长蔡震研究员分别从不同维度对“鲁郭茅”相关研究做了发言。
主题发言下半场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沈卫威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张洁宇教授担任主持人和点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冯时研究员,上海戏剧学院杨扬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赵京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炳月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陈福康教授先后作了会议发言。随后,到会学生同与会专家、学者们就相关主题进行了提问与讨论。
下午,论坛分为三个分会场进行讨论,每个分会场设上、下两个半场,分别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吕周聚,美国作家、评论家陈瑞琳,我校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泉根,我校文学院田刚,西南大学文学院张武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魏建担任主持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董炳月,北京鲁迅博物馆葛涛,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永丽,四川大学文新学院陈思广,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杨迎平,乐山师范学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廖久明担任点评人。三个分会场的专家、学者分别就自己关注的“鲁郭茅”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与交流。
17日下午,“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高端论坛顺利闭幕。闭幕式由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员葛涛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董炳月作大会总结,李继凯教授致闭幕词。董炳月指出,本次高端论坛的成功之处在于有纵向的历史感和横向的空间感,通过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把握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文学。李继凯认为,“因学术而思”与“三结合”构成了本次论坛的特色,鲁郭茅、老中青、创教研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的结合使本次高端论坛精彩不断。
此次“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高端论坛的举办,基于学界对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取得的瞩目成就,也基于当前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存在的误区和问题。该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鲁郭茅”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为更好地总结、反思“鲁郭茅”研究中的问题,多面关照和汇通学术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推动“鲁郭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