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Dun Stdioes
 首页  动态报道  书讯

2015年茅盾研究学术论文题目摘录

发布时间:2017-12-07  发布人:管理员

[1]谢东玲,王晓平.“新女性的局限——从茅盾小说《创造》看新女性的三个特征[J].职大学报,2015,(06)

[2]宋向红.论西方社会学批评理论对五四文学批评的影响——以茅盾、胡适、成仿吾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5,(12)

[3]钟桂松.茅盾与茹志鹃[J].书城,2015,(10)

[4]唐惠华.从茅盾小说《春蚕》透视江南蚕桑丝织民俗文化[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5,(12)

[5]李林.书贵瘦硬始风流——从茅盾《访玛佐夫舍歌舞团》诗稿谈起[J].中国书画,2015,(12)

[6]李建梅.翻译、民族与叙事——茅盾早期翻译文学研究[J].文艺争鸣,2015,(11)

[7]张积玉.茅盾与张仲实的友谊——从茅盾致张仲实的一封信谈起[J].新文学史料,2015,(04)

[8]张积玉.张仲实与茅盾交往若干史实考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

[9]张积玉.茅盾与张仲实在新疆时期的交往史实考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09)

[10]王嘉良.茅盾的矛盾人生与现代作家的复杂样态呈现——置于中国20世纪复杂文化语境中的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15,(06)

[11]王嘉良.茅盾独尊现实主义及其所产生的正负效应——置于中国20世纪文化语境中的考量[J].河北学刊,2015,(05)

[12]王嘉良.被误读的茅盾:批评的错位与评价的失衡——置于中国20世纪文化语境中的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4)

[13]王嘉良.理性审视:茅盾的现实主义选择与独特理论建树——置于中国20世纪文化语境中的考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14]文学武.红色文艺光环下的丁玲解读——以钱杏邨、冯雪峰、茅盾的评论为中心[J].文学评论,2015,(05)  

[15]张勇,赵笑洁.“笔剑无分同敌忾,胆肝相对共筹量——郭沫若与茅盾展抗战中的郭沫若与茅盾学术研讨会综述[J].郭沫若学刊,2015,(03)  

[16]曹然.长者之风:论茅盾对沉樱小说的批评[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9)

[17]杨红莉.茅盾坚守的现实主义价值几许[J].博览群书,2015,(09)

[18]杨华丽.茅盾《精神食粮》的三个译本考论[J].鲁迅研究月刊,2015,(08)  

[19]王本朝.文学风格:茅盾当代文学批评的美学底线[J].文艺争鸣,2015,(08)

[20]杨迎平.从《〈呼兰河传〉序》看茅盾对萧红的误读[J].现代中文学刊,2015,(04)

[21]钟桂松.关于茅盾和茅盾研究的几个问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4)

[22]王栋.论茅盾乡镇小说中的乱世体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23]杨建民.茅盾五十寿辰收到悼念诗[J].文史天地,2015,(08)  

[24]盛翠菊,董诗顶.从《子夜》到《农村三部曲》——论茅盾小说全面把握中国社会形态的努力[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04)

[25]杨华丽.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文化统制与进步作家的钻网术”——以茅盾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07)

[26]包齐.浅析茅盾的把文学翻译工作提高到艺术创造的水平”[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

[27]田佳.茅盾文学作品英译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5,(13)

[28]张琼.“30年代文学时期的茅盾与普列汉诺夫[J].名作欣赏,2015,(19)  

[29]厉盼盼.中国现代作家对参孙故事的改写——以茅盾和向培良的小说为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02)

[30]杨扬.茅盾与上海——201475日在上海图书馆的讲演[J].名作欣赏,2015,(16)  

[31]孙泰然,李艳爽.茅盾笔下民族资本家形象的悲剧命运——以《子夜》为中心[J].名作欣赏,2015,(17)

[32]刘永丽.以革命的名义——茅盾早期小说中革命话语的置换与书写[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 

[33]曲立斌.“为人生而艺术”——茅盾早期(1919年~1927)文艺思想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05)

[34]孙嘉.文学多面手茅盾的文学翻译境界[J].兰台世界,2015,(19)

[35]张慧敏.重读茅盾《夜读偶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05)

[36]胡赤兵.论茅盾《子夜》中的颓废色彩[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37]袁洪权.“五四的不同想象与思想分野——1948五四文艺节中的茅盾和沈从文[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38]孙宇,马金科.从变异学角度看茅盾文学批评中的自然主义”[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2)

[39]胡新华,卢水萍.茅盾的新疆之行及对杜重远的评议[J].兰台世界,2015,(10)

[40]王玉珠.俄罗斯汉学界的茅盾研究[J].名作欣赏,2015,(11)

[41]李继凯.论茅盾文学生活与书法文化的关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

[42]廉亚健.茅盾翻译思想与实践概述[J].中国出版,2015,(06)

[43]许祖华,杨程.两种现代性下的中国传奇”——以茅盾的《子夜》与穆时英的《中国行进》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44]费德林,宋绍香.Н.Т.费德林论茅盾——茅盾《子夜》俄译本序言[J].国际汉学,2015,(01)

[45]编者.茅盾论罗曼·罗兰[J].郭沫若学刊,2015,(01)

[46]喻锋平.“启蒙救世”——茅盾早期(1916-1927)译事的文化解读[J].嘉兴学院学报,2015,(02)  

[47]朱德发.“民族的文学世界的文学”——论茅盾现代文学观的前瞻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2)

[48]陈桂良,黄延锋.论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观及其当代意义[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49]沙芊屿,薛雯.《小说月报》的改革与茅盾的现实主义创作[J].新闻研究导刊,2015,(04)

[50]苏永前.中国上古神话体系重建的方法论反思——以茅盾的人类学方法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51]陈徒手.矛盾中的茅盾[J].读书,2015,(01) 

[52]王人恩.新发现的茅盾《红学札记》述论[J].红楼梦学刊,2015,(01)

[53]李荣华.茅盾红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长沙大学学报,2015,(01)

[54]张慧佳.茅盾爱国主义思想与基督教形象建构方式论[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01)

 

版权所有:中国茅盾研究会 京ICP备12009228号-2

电子邮箱:maoyanhui2011@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