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Dun Stdioes
 首页  动态报道  书讯

2013年茅盾研究学术论文题目摘录

发布时间:2017-12-20  发布人:管理员

[1]吴效刚.茅盾小说和剧本在民国时期的被查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04)

[2]宋宁.“时代女性”:镜像与自我——论茅盾《蚀》三部曲的创作心理[J].菏泽学院学报,2013,(06)

[3]高俊杰.蒋光慈后革命写作的策略性——论《冲出云围的月亮》对茅盾《蚀·追求》的逆写[J].现代中文学刊,2013(06)

[4]王彬.茅盾儿童文学编译中的主题重构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3(12)

[5]孙殿玲,张启阳.论茅盾建国前的文学美学思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6]吴效刚.对民国时期茅盾等作家小说中资本叙述的一种解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7]陈建华.周瘦鹃、茅盾与20年代初新旧文学论战()[J].上海文化,2013(11)

[8]张鹏燕.论爱伦凯与茅盾女性观与创作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

[9]聂国心.鲁迅与茅盾对“五四”新文化的不同理解[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10]秦子涵.论茅盾小说的理性思维模式[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

[11]田丰.茅盾与太阳社、创造社间的论争缘起及观念罅隙[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12]陆志国.从写实主义到新浪漫主义:茅盾的译介话语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0)

[13]徐秀明.现代性的恐惧与诱惑——茅盾小说的创作歧思及其文化意味[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14]鲁雪莉,王嘉良.地域文化背景与作家的文学个性差异——吴越文化视域中的鲁迅与茅盾

[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05)

[15]孙彩霞.中国古典文献中神话散佚原因研究述评——以鲁迅、茅盾、胡适、顾颉刚等人的研究为例

[J].郑州师范教育,2013,2(05)

[16]王应平.新中国文学的预设与建构——以《茅盾文集》(人文版)的编纂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05)

[17]权绘锦.茅盾与《文心雕龙》——兼论中国现代文论与批评的“民族性”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18]张彩红.茅盾小说的政治色彩[J].名作欣赏,2013(27)

[19]徐美容.茅盾《农村三部曲》的叙事结构[J].名作欣赏,2013(27)

[20]高利克,茅盾.茅盾传略[J].现代中文学刊,2013(04)

[21]商昌宝.茅盾的任职与解职[J].文学自由谈,2013(04)

[22]吴丽聪.茅盾的文学翻译标准及方法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04)

[23]陆志国.革命文学的命名、论争与茅盾《文凭》的翻译[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07)

[24]王加华.一个江南蚕桑区村落民众之年度时间生活——以茅盾小说《春蚕》、《秋收》、《残冬》为主线的探讨[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02)

[25]李城希.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修改的困境及影响——以茅盾及《子夜》的修改为中心[J].文学评论,2013(03)

[26]李丹梦.作为认同构造的现代文学“乡土”——以乡土小说派、茅盾、沈从文为核心[J].南方文坛,2013(03)

[27]谭笑珉.茅盾编辑生涯的创新精神与战斗情怀[J].中国出版,2013(09)

[28]田甜.茅盾的文学翻译生涯与成就[J].兰台世界,2013(13)

[29]贾晓刚.茅盾先生对西方文学的译介[J].兰台世界,2013(13)

[30]周允中.父亲周楞伽与茅盾先生的交往[J].书屋,2013(05)

[31]商昌宝.茅盾与电影《武训传》批判[J].文史精华,2013(05)

[32]王嘉良.特定文化语境与现实主义创作范型——论茅盾的“创作模式”及对其的评价[J].河北学刊,2013,(03)

[33]商昌宝.历史现场:茅盾在“反右”运动中[J].扬子江评论,2013(02)

[34]温璧赫.谈茅盾抒情散文的象征性[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35]刘阳扬.略论茅盾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J].创作与评论,2013(08)

[36]田丰.从文学场视角透视茅盾与太阳社、创造社间的革命文学论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37]陆志国.茅盾五四伊始的翻译转向:布迪厄的视角[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2)

[38]汪楠.茅盾神话研究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

[39]白长燕.从《小说月报》看茅盾、郑振铎和叶圣陶编辑风格的差异[J].编辑学刊,2013(02)

[40]刘同般.百年呼唤“大师”难成真的时代性忧思——以茅盾、巴金、老舍为例[J].学术探索,2013(03)

[41]商昌宝.茅盾1949年后误读与曲解鲁迅考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42]沈伟光.废纸上的茅盾手稿[J].兰台世界,2013(07)

[43]陆志国.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和圣化——以五四时期茅盾的翻译选择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01)

[44]陆志国.翻译与小说创作的“同构性”——以茅盾译文《他们的儿子》和《蚀》中的女性描写为例[J].外国语文,2013,(01)

[45]刘小清,刘晓滇.茅盾在香港[J].文史春秋,2013(02)

[46]胡春琴.茅盾的翻译活动探析[J].兰台世界,2013(01)


 

版权所有:中国茅盾研究会 京ICP备12009228号-2

电子邮箱:maoyanhui2011@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