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Dun Stdioes
 首页  动态报道

2012年茅盾研究学术论文题目摘录

发布时间:2017-12-27  发布人:管理员

[1]钟桂松.茅盾在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上的讲话[J].出版史料,2012(04)

[2]庞华.茅盾与张爱玲的都市小说比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2)

[3]李洁非.寂寞茅盾[J].领导文萃,2012(24)

[4]熊飞宇.重温一段独异的评述:郑学稼论茅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

[5]阎纯德.为了历史的尊严——鲁迅茅盾致红军贺电”“贺信之有[J].中国文化研究,2012(04)

[6]阎愈新.《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的考定——兼评倪墨炎贺信伪造说”[J].中国文化研究,2012(04)

[7]陈漱渝.倪墨炎谈鲁迅、茅盾致红军信[J].中国文化研究,2012(04)

[8]黄玉杰.1936年鲁迅茅盾致中共中央来信考释析疑[J].中国文化研究,2012(04)

[9]商昌宝.茅盾的冷热两重天[J].文学自由谈,2012(06)

[10]聂国心.油滑与理论:鲁迅与茅盾左联时期创作的不同取向[J].广西社会科学,2012(11)

[11]张舟子.商务印书馆时期茅盾编辑思想初探[J].编辑学刊,2012(06)

[12]王俊虎,董蕾.关于茅盾文学批评研究诸问题之探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

[13]董蕾.茅盾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12,(05)

[14]王伟.启蒙现代性的矛盾书写——兼论茅盾的报告文学话语[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15]卢晓霞.茅盾创作《子夜》受到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影响[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16]胡全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茅盾对狄更斯的接受[J].前沿,2012(20)

[17]钟桂松.茅盾作品出版传播风波[J].出版史料,2012(03)

[18]陈漱渝.倪墨炎谈鲁迅、茅盾致红军信[J].粤海风,2012(05)

[19]张岩.神话的还是历史的?——论茅盾神话小说的艺术追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9)

[20]田丰.茅盾在《文学》上批评的历史语境及对其批评的影响[J].昆明学院学报,2012,34(04)

[21]王学振.茅盾笔下的大后方[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2]杨扬.台湾所见国民党特种档案中有关茅盾的材料[J].新文学史料,2012(03)

[23]晋海学.作为编辑的文学家——从茅盾和《小说月报》谈起[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08)

[24]余铮.茅盾视阈中的女性解放问题[J].文学教育(),2012(08)

[25]吴莉斯.充满诱惑的尤物悲歌——对茅盾《子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

[26]张海鹏.论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局限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7)

[27]高云书.中国现代期刊编辑的先行者——论茅盾主编《小说月报》期间的编辑思想[J].编辑学刊,2012(04)

[28]肖奇.茅盾上海现代性书写[J].文学界(理论版),2012(06)

[29]张海鹏.论茅盾的中国神话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30]钟桂松.茅盾研究史上一部不可忘却的书——关于伏志英编辑的《茅盾评传》[J].出版史料,2012(02)

[31]韩明睿.含蓄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论茅盾《风景谈》的语言特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6)

[32]葛天逸.双重土壤滋养出的奇葩——从《蚀》和《野蔷薇》出发浅谈茅盾的社会剖析”[J].才智,2012(18)

[33]张霞.文本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文本——论茅盾三篇农民起义题材的历史小说

[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34]郑亚捷.抗战时期茅盾对新疆文艺发展的意见[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5)

[35]杨新刚.鲁迅、胡适与茅盾对《玩偶之家》解读之比较——兼及三人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想

[J].鲁迅研究月刊,2012(04)

[36]古耜.被忽视的茅盾对红学的贡献[J].博览群书,2012(05)

[37]葛涛.茅盾谈电影剧本《鲁迅传》的两则佚文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4)

[38]钟桂松.关于茅盾流亡日本一事[J].书城,2012(04)

[39]贾振勇.创伤体验与茅盾早期小说[J].文学评论,2012(02)

[40]Gal Gvili,明月.另一种写实主义——茅盾与犹太宗教、自然主义及生命问题[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01)

[41]张剑.论岛崎藤村与茅盾的文学关系[J].文学教育(),2012(03)

[42]李海霞.社会主义文学对现代派和形式主义的批判——再读茅盾的《夜读偶记》

[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2)

[43]孟祥莲.茅盾与社会历史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1)

[44]郭志云.茅盾对未来主义的接受与误读[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01)

[45]张广海.茅盾与革命文学派的现实观之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1)

[46]崔瑛祜.茅盾与两个口号论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1)

[47]李国华.“旧小说与茅盾长篇小说的生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1)

[48]王卫平,徐立平.茅盾论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及其当代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版权所有:中国茅盾研究会 京ICP备12009228号-2

电子邮箱:maoyanhui2011@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 邮编:100009